點燃文明“火種”,激發鄉村振興新活氣;喚醒傳統文明,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;深化移風易俗,涵育鄉村文明新風尚……近年來,江西九江堅持城鄉融會發展,以推進移風易俗、樹立文明典范、豐富文明生涯為抓手,全力推進文明村鎮創建,以鄉風文明之魂筑鄉村振興之基。
文明火種激發新活氣
文明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。文明興,鄉村興。
“小小的村史館,記錄了前進村的發展變遷史,留住了鄉愁鄉情、活化了鄉村記憶。”九江市濂溪區前進村村平易近羅洪江說道。
前進村位于九江市東郊,被譽為“贛北第一村”,曾有過光輝的歷史,是改造的先行者。為守護文明根脈、留住記憶鄉愁,前進村建設了村史館,通過老物件、老照片、老故事,讓群眾清楚小村的歷史變遷。
每個處所都有獨特的文明“火種”,在九江的鄉村,星羅棋布的鉅細村史館記錄著生生不息的歲稔年豐,跨越時空讓文明“火種”深深扎根、代代相傳。
近年來,九江各地鄉村將建好村史館作為文明陣地建設的重頭戲,通過充足發掘各地紅色文明、農耕文明等特點資源,建設鄉賢館、村史館、風俗文明展現館,為周全推進鄉村振興鑄牢文明之魂。柴桑區岷山鄉深刻發掘紅色文明,樹立鄉村紅色教導基地;潯陽區各村鎮舉辦“農”味實足的鄉村籃球賽,激發鄉風文明新活氣……
“‘離開牌桌到球場,不打麻將打籃球’已經成為村平易近生涯方法轉變的真實寫照。”潯陽區白水湖街道三里村黨支部書記曹劍表現,鄉村籃球賽不只是鄉村體育賽事,更是鄉村精力文明建設的縮影,守護了鄉村人間煙火,傳遞了鄉村文明溫度,為鄉村振興注進了文明動能。
若何走出合適各地實際的鄉村文明振興新路?九江市以文明城市創建為引領,扎實開展各類群眾性精力文明創建活動,鼎力開展先進典範選樹宣傳教導,共選樹品德模范、文明家庭、星級文明戶等典範380個,用無形的正能量、鮮活的價值觀引領人們向善向上向美。
傳統文明煥發新光榮
讓非遺資源轉化為課程內容,非遺正以新的文明生產方法,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。
近日,在共青城市蘇家垱年夜橋村小學,國家級非物質文明遺產項目西河戲傳承人陶桂水帶著一群孩子,裝扮著全套行頭,唱起西河戲《年夜美共青》。
西河戲又稱“彈腔戲”包養網,是風行于贛北一帶的傳統戲曲劇種。近年來,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刻推進,鄉村群眾對文明的需求也不斷增長。為豐富群眾精力文明生涯,共青城市摸索將西河戲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相結合,將惠平易近政策、優秀家風等編進戲曲,搬上舞臺;同時,開設“西河戲”非遺傳承小課堂,將鄉風文明唱進群眾心里。
“鄉村舞臺雖小,但卻能傳遞文明年夜能量。”陶桂水表現,改編后的西河戲,不僅貼近生涯,並且淺顯易懂。
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明,既需求代代守護、薪火相傳,又要守正創新、與時俱進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依托,九江統籌整合各類陣地、資源,將優秀傳統文明傳承保護融進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,讓傳統文明“老樹”發“新芽”。
在九江市八里湖新區賽城湖街道塔水橋村,吃過晚餐的人們很快湊集到村文藝劇場。舞臺上,帶著土壤味的九山河歌贏得觀眾陣陣掌聲。“劇目緊貼農村蒼生生涯,為村平易近奉上豐盛的文明年夜餐。”塔水橋村黨支部書記程衛平易近說。
通過深刻發掘傳統文明的深入內涵和時代價值,九江各地鄉村的軟實力不斷晉陞,煥發出新的時代光榮。
移包養網比擬風易俗成為新風尚
“一說親事要新辦,清爽簡約又浪漫;高價彩禮情義淡,不要彩禮長相伴……”近日,一首《包養網武寧移風易俗歌》在當地廣為傳唱。
為深刻推進移風易俗,廢除不良陳規陋習,武寧縣成立農村婚嫁彩禮專項管理任務專班;同時,積極開展“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”“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”等系列宣傳活動,通過發放《親事新辦倡議書》、舉辦“不要彩禮要幸福”集體婚禮等方法,加年夜宣傳力度。“親事新辦、喪事簡辦、余事不辦”文明新風理念逐漸深刻人心。
武寧縣的做法只是九江市深化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。
據悉,九江市啟動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,聚焦高價彩禮、厚葬薄養、年夜操年夜辦等問題,建強紅白理事會,全市2259個村委會通過村平易近表決方法修訂了村規包養平易近約。
移風易俗出實招,文明新風潤人心。近日,在廬山西海易家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開展了一場“推進移風易俗,倡導文明新風”文明實踐活動,推動構成文明鄉風、傑出家風、淳樸平易近風。
在廬山市海會鎮長嶺村“積分超市”貨架上,衛生紙、洗衣粉等日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。這些物品并未標注價格,只要相應的兌換積分值。“這個月通過打掃村社衛生、參加志愿活動,我攢了20個積分,明天想兌個熱水壺。”村平易近陳火金說道。
九江各地通過摸索運用積分擔理軌制,讓文明有“分值”,有價值,為移風易俗增加了持續動力。
現在,紅白喪事不講究排場了,群眾“情面擔子”輕了,陳規陋習現象也少了……一縷縷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,滋養著九江年夜地,浸潤了群眾心坎。 (本包養報記者孫廣見)